【相关新闻】
【资料图】
卡塔尔与阿联酋有望数周内复交
据新华社电(郜婕)海湾地区多名官员说,2017年遭周边阿拉伯国家集体“断交”的卡塔尔正与断交国之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着手恢复外交关系,两国有望在数周内正式复交。
据路透社18日以多名不具名官员为消息源报道,卡塔尔与阿联酋“正处于恢复外交关系、重开使馆的程序中”。
一名阿联酋官员说:“眼下,两国包括重开使馆在内的外交关系激活程序正在进行中。”
2017年6月,沙特阿拉伯、阿联酋、巴林和埃及以卡塔尔“支持恐怖主义”和“破坏地区安全”为由,宣布与卡塔尔断交,并对其实施制裁和封锁。随后又有多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。卡塔尔否认上述指控。
2021年1月,第41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沙特西部城市欧拉举行,与会领导人在峰会上签署了《欧拉宣言》,沙特、阿联酋、巴林、埃及四国宣布与卡塔尔恢复外交关系。沙特、埃及同年与卡塔尔重新互派大使。巴林与卡塔尔外交部本月12日晚宣布,两国已同意正式恢复外交关系。
阿联酋2021年恢复与卡塔尔的经贸和人员往来,两年来高层互访日渐频繁。
卡塔尔与阿联酋有望正式复交,是近来中东地区多项外交积极进展之一。在中国支持下,沙特与伊朗代表上月达成北京协议,本月签署联合声明,宣布恢复外交关系。
此外,包括沙特、埃及在内的中东多国上周开会商讨“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国家联盟”事宜。也门冲突双方上周开展大规模换俘,并就续签停火协议展开谈判。
和平新风开始吹向中东大地
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姚锦祥
据新华社4月19日报道,海湾地区多名官员说,2017年遭周边阿拉伯国家集体“断交”的卡塔尔正与断交国之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着手恢复外交关系,两国有望在数周内正式复交。
自3月份沙伊复交之后,一股和平新风开始吹向中东大地。地区多国纷纷行动起来,彼此伸出和解、对话与合作之手,让长期分裂与动荡的中东迎来新的发展前景。
此轮和解潮流总体可以分为四大部分:一是与沙伊直接相关的地区热点,尤其是也门问题。斋月期间,也门形势显著降温,尚未出现跨境空袭或无人机攻击。伊朗方面同意将停止向胡塞武装提供武器,而沙特与阿曼代表也前往也门就停火对话,甚至探索建立“地区全面持久和平的框架”。目前来看,沙伊关系进展平稳,双方领导人也刚刚发出互访的请求,这可以说部分打消了外界对于沙伊复交前景的疑虑。
二是叙利亚愈发被地区国家所接纳。3月以来,叙利亚外长自叙危机爆发之后首访沙特,沙特外长也随后到访叙利亚并会见了总统巴沙尔·阿萨德。一方面,沙伊关系的改善为阿拉伯国家缓和与伊朗“伙伴”阿萨德的关系创造了空间;另一方面,2月地震所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为各国与叙利亚对话创造了机会窗口。而在前不久沙特吉达举办的阿拉伯九国外长会议上,多方也呼吁叙利亚能够重回阿盟怀抱。这展现出阿拉伯国家希望推动团结合作,实现与叙利亚的关系正常化,并帮助其解决当前的孤立局面。
三是海湾国家关系持续好转。自2021年沙特与卡塔尔握手言和之后,海湾断交危机所造成的裂痕正在不断修复。4月12日,卡塔尔与巴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,18日更传出阿联酋也即将与卡塔尔复交,这意味着卡塔尔将与所有海湾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。鉴于卡塔尔与伊朗之间的密切关系,沙伊缓和显然加速了海湾国家的和解进程。与此同时,海湾国家在当前严峻国际形势下,恐怕也意识到深化和解合作的必要性,以共同应对未来的政治经济挑战,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。
四是土耳其继续改善其地区处境。3月之后,土耳其外长也时隔十年之久首访埃及,延续了之前的地区缓和进程。这既与中东整体的和平气氛有关,土若不主动调整政策将面临地区孤立。同时也与土经济模式转型有关,伴随土从内需推动转向出口主导,周边中东诸国成为土重要出口和经济合作对象。加之强震之后需要数千亿美元重建经费,这也加快了土耳其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的进程。
中东这波和解之风劲吹,固然有第三方穿针引线的斡旋作用,但关键还是在于地区国家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意愿强烈。近些年来,在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叠加作用之下,不少中东国家内部形势严峻,或者面临巨大转型压力。营造一个总体良好的外部环境,成为不少地区国家的政策追求。早在今年之前,以色列、沙特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地区大国都纷纷加入关系缓和进程,3月的沙伊复交成为关键转折点,增强了不少国家决策者做出决定的信心和意志,有力推动这些长期的和平努力开花结果。
4月18日,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(前左)访问叙利亚。这是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,沙特高级官员首次访问叙利亚。叙危机爆发后,沙特于次年与叙利亚断交。
与此同时,中东国家追求和平的努力也与地区“战略自主”意识的兴起有关。一方面,作为地区长期的主导力量,美国正准备将力量收缩,逐步撤出中东,这使得中东国家不得不认真思考未来向何处去,似乎唯有通过和解与团结,才能打破地区长期陷入动荡与战乱的魔咒。另一方面,中东似乎也已经厌倦自身作为“大国角力场”的角色,不愿继续沦为大国的战略附庸,而希望更多追求地区自身的利益。不过,任何单一的中东国家都难以做到这一点,唯有通过团结来发出共同声音。因此,无论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,还是阿拉伯国家联盟、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合作机制,本身都展现出地区国家的“战略自主”意识。
当然,通往和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目前,美以似乎都对沙伊关系缓和不满,伊朗与双方关系依然紧张,仍不排除出现军事摩擦、打断地区和平进程的可能性。而美国也对中东国家“离美近中”的倾向颇有微词,近期又强化在中东战略部署,并对部分地区国家予以“敲打”,意图稳固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。总体来看,和平与对话虽是大方向,但过程可能并不容易,仍存在诸多阻碍。
中东问题折射出当前国际社会的一个大哉问,那就是世界究竟向何处去,我们是选择分裂还是对抗,和平还是战争?中东国家似乎给出了答案,那就是团结自强、止乱回稳,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中方的政策与此是一脉相承的,那就是推动构建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,促进中东安全稳定、发展繁荣和包容和谐。虽然困难犹存,但当多数国家都选择这条和平与发展之路时,和平就真正存在可能。
【作者简介】
姚锦祥,2013~201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博连续项目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其中2015~2019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,获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(双学位项目)。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,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,主要从事大国中东政策、日本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等中东问题研究。
【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《环球论坛》简介】
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《环球论坛》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。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,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,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、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,告知读者“新闻背后的新闻”。
关键词: